繁花榜

奖励当月最优质的作品作者

第九期

为鼓励平台写作者创作更多的优质作品,营造平台活跃的阅读和写作氛围,爱花城平台推出“繁花榜”,奖励爱花城平台的优质写作者。

“繁花榜”每月上榜六部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的优秀作者作品,上榜作品将择优推荐发表与出版。

发表作品>

花魁榜

奖励当月热度最高的作品作者

第九期

为鼓励平台写作者创作更多的优质作品,营造平台活跃的阅读和写作氛围,爱花城平台推出“花魁榜”,奖励爱花城平台最受欢迎的写作者。

“花魁榜”每月上榜六部最受大家欢迎的作者作品。

我要发表作品>
繁花榜
花魁榜
前科
周宏伟
返归省城之后,我在公司里找出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那上面对前科有周全而权威的定义:“被曾判处有期徒刑刑罚并已执行完毕的人又犯新罪,其前罪的处刑事实叫做前科。”我想爸爸不完全是为哥哥从前的污迹而问的,其实就我们而言,都犯有另一种不能审判的“前科”,均有旧过新违、违之再过之状,从这层意义上去推演,谁也不能说自身清纯,哪个也不是一名纯粹的好人。人生是残缺的,有什么能让我们相对完美呢,是爱情还是财富抑或是其它什么?我没打电话告知爸爸,尽管那天在车上,面对他突兀的提问,我最后承诺他说:“等我查了准确的答案再告诉你。” 半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姚可可一脸春光的来找我,见面就说他已经答应跟沈怀江一起干了。姚可可说他有足够的办法让沈怀江日渐危坐,表面上还能让其觉得两人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而哥哥内里私下注备了釜底抽薪之术。 我愕然。

作品简评

眼光别致的姚可可,想法独特的闫楠,别有心机的沈怀江,心血来潮用甘蔗打人的陌路人……小说中有许多人物和情节透露着荒诞与离奇。它们当然可能只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故事,但或许又含有某种极具偶然性的现实。现实世界并不如人们日常想象中那般稳定,它常常突发而不可逆转,《前科》中那种轻微的荒诞,也许更应该被...
更多>
眼光别致的姚可可,想法独特的闫楠,别有心机的沈怀江,心血来潮用甘蔗打人的陌路人……小说中有许多人物和情节透露着荒诞与离奇。它们当然可能只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故事,但或许又含有某种极具偶然性的现实。现实世界并不如人们日常想象中那般稳定,它常常突发而不可逆转,《前科》中那种轻微的荒诞,也许更应该被定位为真实。
周宏伟
更多作品>
创作谈
在光怪陆离的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姚可可、姚多多、姚昂昂们无处不在。//描述的都是世俗客观的事,甚至原本琐碎,却被现实极度放大,弄得不近人情,违反初衷,悖于常...
更多>
在光怪陆离的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姚可可、姚多多、姚昂昂们无处不在。//描述的都是世俗客观的事,甚至原本琐碎,却被现实极度放大,弄得不近人情,违反初衷,悖于常理。//我主要选择谁都祈愿一生完美终又总显残缺的爱情抑或亲情说事。我把故事中的人物和地点,有意交叉处置于都市与乡间环境中,并尽量让本体与心灵上的“前科”在患得患失又不可抗知的境遇中循环,并将诸如“我”被女友抛弃等一系列故事桥断,从近乎荒谬中富于可信的因果情理,且最大程度让人物避开虚构的行为解释,让其思维举动看似活脱存在于日常周围。前嫌的困扰,挣扎的阵痛,欺骗的局限与侥幸以及至终的一败涂地,人物的立场屡挫不改,在极端中见证尖刻,使人性的复杂与顽固,在运行轨道中闪现奇光,从而令人向往深远温暖的包容,致敬人间的真善美!
所有鲸鱼都在海面以下
索耳
“我”7岁时成为孤儿,被叔叔抚养成人。当“我”和热衷于物质享乐的妻子订婚时,就被她催着从叔叔家搬了出来。叔叔一直未婚,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我”的拖累。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他的“旧交”佩。佩是叔叔大学同学,多年来过着游吟诗人般行踪不定的生活,他时而卖烤肉串,时而又加入一个“海洋生态保护组织”,与捕鲸者为敌。“我”8岁时曾和叔叔一起见过佩,因那一次佩的不辞而别,叔叔断绝了与佩的来往。叔叔和佩,仿佛遭遇了一种神秘的命运之劫、被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所放逐,对过去、对所有的“身外之物”都采取了一种超然的淡漠态度,甘愿成为深藏在“海面以下”的鲸鱼。在叔叔年过50终于要做新郎时,“我”瞒着叔叔找到佩,劝说他前来参加了叔叔的婚礼。这两个“早就本应把除自己以外的人忘得干干净净”的人忘情相拥。佩像一只“丑陋的鼹鼠”,又像一个高贵的王子,他的手中高举着一本诗集,那是叔叔、佩和另外几个人当年写下的诗歌。他们互相朗诵着对方的诗,根本不在乎“有些宾客已经不耐烦地走开了”,这时候,他们的眼里什么都不存在了,只有诗歌,只有“当他们还是潜藏在海底的幼鲸”时逝去的旧时光。

作品简评

小说的线索很明确,叙述视角的选择恰巧好处。佩与我与叔叔之间的镜头切换,显示出作者在叙事上的娴熟。此外,作品还有另一种讲究,它的道理和“所有鲸鱼都在海面以下”是相通的,在故事层面,它是“但是你们不能老像以前那样了”,在主题层面,则是“当时他们都还是潜藏在海底的幼鲸”。前者使作品在内容上显得精...
更多>
小说的线索很明确,叙述视角的选择恰巧好处。佩与我与叔叔之间的镜头切换,显示出作者在叙事上的娴熟。此外,作品还有另一种讲究,它的道理和“所有鲸鱼都在海面以下”是相通的,在故事层面,它是“但是你们不能老像以前那样了”,在主题层面,则是“当时他们都还是潜藏在海底的幼鲸”。前者使作品在内容上显得精致而饱满,后者则让作品在主题上变得优雅而含蓄,从这个层面上看,《所有鲸鱼都在海面以下》倒像是一部优雅的音乐剧了。
创作谈
几年前的这篇小说,纯属一种概念化的想象,如果说有什么接近现实的地方,那就是我小时候确实吃过穿山甲,因为我那时候老长痱子,穿山甲肉据说是可以消痱,于是就吃了...
更多>
几年前的这篇小说,纯属一种概念化的想象,如果说有什么接近现实的地方,那就是我小时候确实吃过穿山甲,因为我那时候老长痱子,穿山甲肉据说是可以消痱,于是就吃了,也不记得是否真有效果,连那肉是什么味道,也记不清了。而在青岛卖穿山甲肉,也未必就像在广东那么畅销,说白了,那样一个场景,也是想象出来的带有“被观看”色彩的异国(乡)风景。一个想象中的九十年代中国式《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在我看来,想象比真实更有意义,或者说,想象比真实更接近“真实”。你能说明什么样的现实才是”真实“的吗?我们现有的日常未必就是”真实“。在挚友的婚礼上,大声地念起当年一起写过的诗句,这样的事情,现实里的文青未必真做过,但在平时的”白日梦“里,肯定是真切思虑过的,这样的想象、认同和共鸣,应该可以算是一种”真实“吧。
君子好逑
谭岩
中学教师覃好逑,突然遇到了昔日的学生。在一系列凌厉的攻势面前,正人君子覃好逑站在了爱情与家庭的十字路口:君子乎?小人乎?一边是迷人的温柔乡,一边是道德与论理的寡淡生活。他开始了艰难的选择……

作品简评

凭借对文字的老练驾驭,作者以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透彻理解,将一个立足庸常的现实题材作品把握得比较到位。要将日常生活处理得精彩,从叙事上讲本身即具有难度,而在面对爱情生活、婚姻伦理以及中年危机等种种问题时,作者的处理也显得克制而有分寸,这就十分难得。
创作谈
“关关雎鸠”是一首永恒的歌曲,“鱼和熊掌”也是一个永恒的难题。爱情的故事常讲常新,所谓的“新”就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甜蜜的同时也充满了不同的苦涩。受...
更多>
“关关雎鸠”是一首永恒的歌曲,“鱼和熊掌”也是一个永恒的难题。爱情的故事常讲常新,所谓的“新”就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甜蜜的同时也充满了不同的苦涩。受过高等教育的覃好逑,是当今社会饱受情爱诱惑和道德谴责双重压榨的众生中的一员。他既想试水爱情,又想保住家庭,尤其要向即将高考的女儿维护父亲的形象,便在“鱼和熊掌”这个不可得兼的古老咒语中煎熬。到底是舍“鱼”还是舍“熊掌”?在写这个故事时,本人尽量尊重生活的真实,把听来的故事原封不动写进小说,但相信读者自有高见,破解难题,给出高妙的答案。
寻找宗十四
王文鹏
失去总是时代的主题,无论是生命还是记忆。宗十四就是那个“我”永远丢失的记忆,是属于我童年的记忆。于是,寻找宗十四就成了一辈子的事。

作品简评

《寻找宗十四》是一部没有答案的小说。它从迷雾中开始,又在迷雾中结束。它保留了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与精神有关,也是某种具有摇篮气质的找寻与回归。
作者简介
王文鹏,九〇后,现为文学杂志编辑。写小说,作品见《长江文艺》《莽原》《广西...
更多>
王文鹏,九〇后,现为文学杂志编辑。写小说,作品见《长江文艺》《莽原》《广西文学》等刊。有部分作品获奖。
创作谈
我从初中便开始在寄宿学校读书,童年的乡村一步步远去,再次相见已是梦中。若是任由时间不回头地向前冲撞,那手握着笔的作者就是不称职。小说中的宗十四是谁?来自哪...
更多>
我从初中便开始在寄宿学校读书,童年的乡村一步步远去,再次相见已是梦中。若是任由时间不回头地向前冲撞,那手握着笔的作者就是不称职。小说中的宗十四是谁?来自哪儿?要到哪儿去?我最终也没能给出答案。我记得笔下第一次出现宗十四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我在准备考研,宗十四是一个考研失败者,无端进入我的小说,后来我也考研失败,再找宗十四,却发现她已然消失无踪影。我意识到我的小说里有这样一个有灵魂的人物,她是过去的总和。遗忘是件必然的事情,它不因追寻而停止脚步,就像时间,不因浪子回头的而停下片刻。“我”一直看不清宗十四,因为她或许就是记忆本身,而记忆就是为了被忘记。寻找宗十四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它和人生一样只有一个终点。
他要在海边浣洗落日
郑智杰
选择了本人近几年创作的部分诗歌作品,多源于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作品简评

“他带着黄昏的忏悔/把一片树叶归还给天空”,在嘈杂的现实生活里,诗人对世界有一种笨拙的敏锐。想象力是决定诗歌品质的重要因素,但这并非说诗人缺少对日常的关注,在《他要在海边浣洗落日》中,能够看到的是诗人思绪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游弋。它是扎根现实的,而想象无疑使它更具质感。
创作谈
本书收录的二十来首短诗,都是在大学校园里写的。内容比较杂,土豆、香烟、大海、树叶等自然生活中的物事皆成为笔下的题材。但是,在书写日常物事时,有时也会陷入到...
更多>
本书收录的二十来首短诗,都是在大学校园里写的。内容比较杂,土豆、香烟、大海、树叶等自然生活中的物事皆成为笔下的题材。但是,在书写日常物事时,有时也会陷入到庸常中去。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既要时刻保持对日常的眷恋和体认,更要有一种对于日常的超越性情怀,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去捕捉当代人的生存疼痛,并在其中寻求一种精神皈依的可能。可以这么说,现代诗其实源于一种对日常经验的反叛,是对日常空间的溢出。一首好的诗作,往往必须包含对现实和俗世的审视、反思和超越,并以一种感悟、哲思、去蔽等方式呈现出一个有别于日常世界的诗性空间。
绝情刀
王者飞鸿
一个发生在民国时期中原许昌的故事。破落地主家的女儿,女主薛愉婉在满腔革命热情的资本家公子孙梅友因相救而发生友情,此时,女主已经与屠夫张兴旺结婚生子,故事在三个人中展开,最终女主走向了革命道路......

作品简评

小说整体气质上偏古典,于故事层面发力,语言简练,情节完整,线索清晰,若能于叙述技巧上再多下功夫,则十分值得期待。
王者飞鸿
更多作品>
作者简介
以品性论,既非文人,亦非粗人,一个烟火的俗人;以性别论,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
更多>
以品性论,既非文人,亦非粗人,一个烟火的俗人;以性别论,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以才貌论,才不惊人,貌不出众……从来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的努力只不过是把我们的选择就得正确。
创作谈
老乡阎连科先生在其小说《大校》的第一节这样写道:“其实,写小说和讲故事完全不是一回事。其实,讲故事也就是写了小说”。随着自己读写量的不断增加,对于以上的话...
更多>
老乡阎连科先生在其小说《大校》的第一节这样写道:“其实,写小说和讲故事完全不是一回事。其实,讲故事也就是写了小说”。随着自己读写量的不断增加,对于以上的话渐渐地明白了:故事是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而小说中,故事仅是工具和手段之一。通过它,丰满了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形象。写小说是用故事来实现,这个做好了,小说就是好作品。如今,随着读者阅读品味不断地提高,讲“故事”的手法也不断地丰富多样,先锋的、传统的、魔幻的等等,但不管怎样,仅仅是方法变化而已,最终还是要传递作者要传递出来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叫作品的灵魂。还是阎老师的第二句话,“讲故事也就是写小说”。我想,我基本做到了。至少我的《绝情刀》把正能量的东西传递出来了,那就请朋友们读读我要讲的“故事”吧。
老君庙,那条红绸带
璎宁
这篇文章写于2016年4月山东散文高研班,去菏泽社会实践之后。无论去参加山东散文高研班还是去菏泽社会实践都是我此生非常奢侈的一次远行。因为参加学习或者实践期间,正值母亲重病在身。因此这次学习或者远行对于我的意义非凡。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倾注了深刻的情感,把这次学习或者远行,当成今生为数不多的远行,因此写的每一个字都是对于那方土地或者说对于自己生命的终极表达!
热度 45

作品简评

几篇文章为作者游历采风时所作,写老君庙,写曹店村,写浮龙湖。作者跟随环境去体会自己内心情感最真诚的变化,既对悠远、纯朴、自然的环境做了呈现,又表现出对于生命终极奥秘的思考和关怀。
作者简介
璎宁,实名张学芹,2004年开始写作,2010年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201...
更多>
璎宁,实名张学芹,2004年开始写作,2010年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2018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过山东第十六届散文高研班。自2004年起在《十月》《文艺报》《诗刊》《青年文学》《散文》《散文选刊》《地火》《山东文学》《散文百家》《石油文学》《青岛文学》《中国诗歌》《青海湖》等期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八十余次。 2017年9月散文集《飞翔的另一种形式》获得第四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散文提名奖。2017年3月散文《跪拜泥土》获得“阳光下的风”全国主题征文散文三等奖。2017年11月散文《男人以及狗》获得中石化散文大赛一等奖。2016年4月散文集《飞翔的另一种形式》获得浩然文学奖入围奖。散文集被浩然文学馆永久收藏。2016年5月散文《一块铁的硬以及暖》获得《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最佳作品奖。2014年11月,散文《钟情一抹绿色》获得“山东作家科技行”三等奖。2012年散文《大地山行走的娘亲》散文组章获得首届领悟文学奖唯一散文奖。
创作谈
这篇文章写于2016年山东省第六届散文高研班去菏泽社会实践之时,先被《时代文学》发表,后被收录于《单县文学丛书》中。说实在话,我是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完成这...
更多>
这篇文章写于2016年山东省第六届散文高研班去菏泽社会实践之时,先被《时代文学》发表,后被收录于《单县文学丛书》中。说实在话,我是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完成这篇创作的,可以说是边写边哭着完稿的。一方面怀着对于单县历史文化深厚积淀的探究和敬仰,一方面怀着对于病中母亲的愧疚。一方面知晓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一方面背着不孝的“骂名”。珍惜与“放弃”,梦想与现实在这个时期激烈地撞击。在参观单县老君庙时,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复杂的情绪对于我的“压迫”。单县文化的精髓是“善”。老子也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而我却为了文学的梦想违背了善或者孝。在老君面前,我唯有忏悔,叩首,为母亲寻得一条红绸带以求心安。我们山东散文高研班一行到达单县,“下榻”的首个地点便是单县浮龙湖旅游度假中心,居住的宾馆就在浮龙湖的怀抱里,轻轻推开窗子,就能感受到浮龙湖柔软的肌肤和来自远古的呼唤。对于一个极少有机会和条件远行的人,我是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和这个地方亲密接触的机会的——也就是获取最直接的写作素材,为以后的创作打个基础,不至于后来的创作陷入“胡编乱造”。入住伏龙湖的第二天早上,我深入雾气昭昭中,沿着伏龙湖岸散步,感受湖泊的辽阔无边和深厚的湿地文化,所以也就有了伏龙湖岸真实而又虚幻的那次“艳遇”。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篇旅游散文,旅游散文往往需要为旅游的地域代言。而这篇散文即属于旅游散文,我更愿意叫它散文。因为这篇散文不是单一地表达我遇到的风景如何秀美,而是和我自己的生活生命经历结合在一起,发出的真实感受和感悟。从狭隘意义上讲,这篇散文属于我自己,从广义上讲,这篇散文属于单县和社会。这是一个写作者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也是一个写作者留下的足迹。
相见欢
鬼鱼
三个短篇小说。
热度 31

作品简评

在肯定其故事性的同时,不得不说作者的小说充满了质感,除了语言之外,它来自于一种对时间进行打磨的朴素的技术。三个小说比较起来,《惊蛰》和《龋齿》会复杂也完整很多,展现了作者出色的叙事能力;《相见欢》也完整,但由于一种线性的现在时贯穿始终,其频繁的插叙有时会像许多横生的枝丫,使叙事的翅膀显得沉...
更多>
在肯定其故事性的同时,不得不说作者的小说充满了质感,除了语言之外,它来自于一种对时间进行打磨的朴素的技术。三个小说比较起来,《惊蛰》和《龋齿》会复杂也完整很多,展现了作者出色的叙事能力;《相见欢》也完整,但由于一种线性的现在时贯穿始终,其频繁的插叙有时会像许多横生的枝丫,使叙事的翅膀显得沉重。
作者简介
鬼鱼,1990年生于甘肃甘州,艺术学硕士,中国作协会员。在《人民文学》《青...
更多>
鬼鱼,1990年生于甘肃甘州,艺术学硕士,中国作协会员。在《人民文学》《青年文学》《上海文学》《江南》等刊物发表小说50余万字,多次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现居兰州。
创作谈
这是三篇实际上并无关联的小说,如果非要为三者找一个共同点的话,那只能说它们的落脚点都很小。可不是么,《相见欢》是一株树,《惊蛰》是一只虫,《龋齿》是一颗牙...
更多>
这是三篇实际上并无关联的小说,如果非要为三者找一个共同点的话,那只能说它们的落脚点都很小。可不是么,《相见欢》是一株树,《惊蛰》是一只虫,《龋齿》是一颗牙。写《相见欢》之前,花盆中养的枇杷树死了,一种悲伤正笼罩着我。这让我觉得有必要为它写点什么,这个时候,“阿瞐”就产生了。这是一个很残酷的故事,患有抑郁症的“阿瞐”自杀后,她的母亲带着骨灰找到了作为“阿瞐”前男友的“我”,目的是为了完成“阿瞐”的遗言——把自己的骨灰分成两半,一半埋在“我们”共同养育过的枇杷树下,一半抛进“我们”一起待过的城市的黄河里。写这个故事时,我相当悲伤,因为它不全是虚构,我在努力写出一种普遍的“都市病”以及“病人”的精神状态。《惊蛰》是一篇比较庞杂的小说,在里面我设计了很多线索。作为大学教授的“我”,昨天晚上接到师母谭玫电话,我的博导费翳教授在千里之外的云崖寺圆寂了。晚年,费翳教授一直在云崖寺修行,带完“我”这个关门弟子后,他就剃度了,二十年未曾下山。一直有传言,被学界尊称为“费老”的费翳教授,其实是个潜伏于人性暗渊的魔鬼。“我”以及“我”的妻子文纨、师姐杨姿、师母谭玫,都是他人生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在赶赴葬礼的高速公路上,我的记忆频繁在时间、空间的泥沼里轮动,试图通过印象、想象、猜测及感受还原历史的真相。小说通过不断变换的时空关系,对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了断层式的呈现,用人性幽微回应了历史之殇,用人性反噬投射了历史异变,用人性的不可捉摸象征了历史的神秘莫测,企图在无常的人性中寻找历史的多种面目,探讨人性与历史的互生关系。《龋齿》以遮蔽视角下的第三人称来完成,把人物对话、行为所产生的信息差加以利用,宕开一笔去写人与人之间的冒犯感,将庞杂的生活体验上升为一个完整的象征意义。男主角是牙医,他觉得自己在不断地受到伤害;女主角是表演艺术家,她觉得自己处在绵延的委屈之中。小说从一枚龋齿出发,在广阔的时间、空间,在幽深的意识领域,在必然与偶然之间的逻辑之维,试图建设生活的隐喻。而比较诡异的是,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我真的有一颗牙坏掉了。
白诗镇
陈伟
中篇小说《白诗镇》:当你看完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后,你可能会觉得时间是假的,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假的,你甚至会以为故事也是假的;然当你不相信并怀疑这一切的时候,你的感觉打开了;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却又那么真实的让你可以触摸;因为假的东西没有欺骗你,它让你的心触及到了人生本真的深处——亲手塑造的人生也只是一场真实可触的悲剧,唯有假能让你放松与呼吸到快乐的气息——活着需要谎言,需要欺骗,需要故事;——这就是我的小说世界,尽可能的欺骗世界,欺骗你,欺骗他人,也欺骗我。然我明知道它是假的,它是来欺骗我的,我也要讲下去,只有讲下去,我才觉得人有活着的意义,或者可以这样说,比起活在真实里,我更喜欢活在谎言里。
热度 31

作品简评

《白诗镇》是一篇透着民间神话传说韵味的小说,它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事,张弛有度地书写了“我”游历白诗镇、黑诗镇的奇特经历。此外,作品节奏明朗,场景描写常常把人带入虚实之境,具有较强可读性。
作者简介
陈伟,男,90后。2014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见《广州文艺》《安徽文学》《...
更多>
陈伟,男,90后。2014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见《广州文艺》《安徽文学》《滇池》《边疆文学》《百家》《鹿鸣》《诗词报》等文学杂志。获第十一届滇池文学奖。
创作谈
《白诗镇》在爱情,人性,善恶,良知幻灭的时候,我依旧抱有一种幻想试图恢复那种美好的生活愿景,而这种美好的愿景既像是人生中一直隐藏的神奇的力量,又像是我多年...
更多>
《白诗镇》在爱情,人性,善恶,良知幻灭的时候,我依旧抱有一种幻想试图恢复那种美好的生活愿景,而这种美好的愿景既像是人生中一直隐藏的神奇的力量,又像是我多年探索的如何过上素净生活的秘密,一种梦境和前行的神奇魔力,让我把无法逃脱的宿命的厚重感寄托于白诗镇那些神秘而又散发出某种人性和神性的雕塑,戏曲,建筑和民风中。在白诗镇幻灭的时刻,我感受到了悲剧的轻盈之美,和一生无法逃出的那种宿命的悲凉之感,而此刻愿景和秘密就是我战胜宿命论和悲剧的力量。
知青妹子与回乡阿哥
米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最后一批知青下放,是以农村知青点的形式接纳。这批知青是集中居住集中饮食集中劳动集中接受“洗礼”,他们知识丰富,劳动肯干,充满活力。有一位农村回乡小伙常在知青点工作,认识了一位知青妹子,在劳动生活中互相勉励,彼此产生了萌芽爱情。同时,随着高考的恢复,他两考取大中专学校学习。不懈的努力,终有成果。这个故事传为佳话。
热度 28

作品简评

作者以知青岁月为背景,通过展现知青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劳作、生活、爱情、婚姻等,描绘了一张历史的画卷,歌咏了艰难岁月中的不离不弃。
作者简介
姚米良,男,1957年出生,大学文化,教师。曾有报告文学、通讯在县市级报刊...
更多>
姚米良,男,1957年出生,大学文化,教师。曾有报告文学、通讯在县市级报刊杂志发表。2018年 9月,中篇小说《知青妹子与回乡阿哥》在“爱花城”网站发表。2020年4月,中篇小说《五味杂陈之时日》在“爱花城”网站发表。
创作谈
暂无。
散文集
格德沃.志玛
用心灵写作,见微知著。
热度 27

作品简评

集子由十四篇散文构成,主题包含故乡风俗、游历传记、亲情友情等。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小到湖面的晨曦,大到岁月的沧桑,淳朴的文字流露着真情实感。
格德沃.志玛
更多作品>
创作谈
《散文集》是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简单抒发个人情感的多篇散文的合集。稿子是请妹妹在加班后帮忙上传到官网的,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个人散文杂记没有来得及上传到...
更多>
《散文集》是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简单抒发个人情感的多篇散文的合集。稿子是请妹妹在加班后帮忙上传到官网的,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个人散文杂记没有来得及上传到一起。在最近的阅读中,发现有许多纰漏,出于热爱自己的过往如同新的生命般尊重,我每天业余时间又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增加、删减了许多段落,增加了文章的深度。真是对不住前面的读者和自己。这次只是我初次涉足文学领域的一个尝试,花城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们都很辛苦,在这里要感谢编辑老师。
群山回响
秋高鹿鸣
生活中少不了别人的帮助,但感恩和纪念却容易遗忘。人世间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像大山里呼喊一声会传来回响一样!
热度 25

作品简评

《群山回响》书写了艰难时日中的人间情长,山谷里的人携手共渡难关,经历着不为外人所知的日常。作者把群山掩映下的真实生活展现开来,字里行间真情脉脉,使人动容。
秋高鹿鸣
更多作品>
创作谈
《群山回响》是我系列小人物故事的第三篇。我有一个打算,将系列小人物的故事做成一本集子。目前已有六个短篇和一个中篇,这打算可望完成。《群山回响》里面的人物没...
更多>
《群山回响》是我系列小人物故事的第三篇。我有一个打算,将系列小人物的故事做成一本集子。目前已有六个短篇和一个中篇,这打算可望完成。《群山回响》里面的人物没有原型,但这些人物似乎又在我的脑海里浮动,想了几天,终于有了几个小故事将他们串联在一起了。写完,朋友们读了,感动了,说真实感人。我高兴,自觉得,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震撼,但还是把小人物写活了,感动了人。文学是让人感动的,如不,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