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榜

奖励当月最优质的作品作者

第十五期

为鼓励平台写作者创作更多的优质作品,营造平台活跃的阅读和写作氛围,爱花城平台推出“繁花榜”,奖励平台的优质写作者。

“繁花榜”每月上榜4—8部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读者口碑良好的优秀作者作品,上榜作品将择优推荐发表与出版。

发表作品>

花城好书榜

每月推荐花城好书

第十五期

“花城好书榜”每月为读者推荐花城好书,介绍新书。榜单坚定文学本位,守护精神家园,带领读者领略阅读的乐趣。

“花城好书榜”每月上榜4—8部花城好书,传递花城文学精品,以飨广大花城读者。

我要发表作品>
繁花榜
花城好书榜
哑女与真心话
李春风
在开庭前,站在墙角的哑女看到他们聚集在了大厅中央那张方桌的四周,展开一道魔方一样的谜题。

作品简评

小说采用复调结构,先后从小鹤、周颖、周阿炳、东宁、豆豆、无名氏、哑女七个人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不同的人物腔调拿捏得当,贴近小说中的人物背景。七个人各自的叙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同的人物卷进同一事件,悬念重重,使故事扑朔迷离,体现了作者出色的故事掌控能力。
李春风
更多作品>
作者简介
李春风,生于1986,甘肃西和人,作品散见《都市》《飞天》《延河》《石油文...
更多>
李春风,生于1986,甘肃西和人,作品散见《都市》《飞天》《延河》《石油文学》《星星》等。
创作谈
很多时候,我想让小说去除价值评判,尽管有朋友会说,没有价值评判也是一种评判,那也无妨。如果没有哑女这个角色,整个小说就是一堆浸了水的沙子,缺少用力的一捏。...
更多>
很多时候,我想让小说去除价值评判,尽管有朋友会说,没有价值评判也是一种评判,那也无妨。如果没有哑女这个角色,整个小说就是一堆浸了水的沙子,缺少用力的一捏。有了哑女,这篇小说才更复杂,具备了复杂的构造,用来呈现复杂的人心。没有正面人物也没有反面人物,才更具备小说的现实逻辑——我们生活的周围,哪有那么多好人和坏人?你所接触的人,大多都是平凡人,他是私心的,苦难的,挣扎的,但千万不要说,他是“坏”的。 每个人都在包装自己,没有人自带光环,而语言不过是工具而已。 有些时候,我在小说中很热衷于各种勾心斗角,他们的封闭、狭窄,他们的疼痛和自带冷风,曾一度令我着迷。但世界并不因此而绝望。我想在小说之中打开一条救赎的通道,即便它不那么明朗,即便更多时候,它只是一条悠悠暗道。 《哑女与真心话》写给我自己,也写给所有人。
巨脉
路魆
三个短篇小说,三种疏离的幻想景色。

作品简评

三篇小说构思新颖,故事奇崛,充满了想象力。《巨脉》中,“我”去接出狱的儿子,发现儿子已经变异成了蛹,最后变为巨脉蜻蜓,向着大海的灯塔奔去。《围炉取暖》中的医生放下医疗器械,带领病人离开医院,开启新的旅程,整个过程诡异而神秘。《西鸟》中,父亲、姑姑、“我”生活在一座祖传的宅邸,在某种家族遗传...
更多>
三篇小说构思新颖,故事奇崛,充满了想象力。《巨脉》中,“我”去接出狱的儿子,发现儿子已经变异成了蛹,最后变为巨脉蜻蜓,向着大海的灯塔奔去。《围炉取暖》中的医生放下医疗器械,带领病人离开医院,开启新的旅程,整个过程诡异而神秘。《西鸟》中,父亲、姑姑、“我”生活在一座祖传的宅邸,在某种家族遗传基因的诱发下,三人进行着各种争夺和攻击,似乎永无止境,直到生命终止。三篇小说都构建了独特的空间,象征与荒诞的手法,将小说中的人物置身于混沌和虚幻中,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多重关系。
作者简介
路魆,1993年生,广东肇庆人。有作品发表于《西湖》《天涯》《山花》《香港...
更多>
路魆,1993年生,广东肇庆人。有作品发表于《西湖》《天涯》《山花》《香港文学》《青年作家》等。获“华语新声”科幻小说奖,即将出版短篇小说集《梦见奥德赛》、《角色-X》。
创作谈
这三篇小说按写作的时间顺序排列,《西鸟》最早,《围炉取冷》最晚,而小说中疏离气氛之浓度,逐个递进,因每一年我都比从前更能感受到生存环境的恶劣。这里更多指的...
更多>
这三篇小说按写作的时间顺序排列,《西鸟》最早,《围炉取冷》最晚,而小说中疏离气氛之浓度,逐个递进,因每一年我都比从前更能感受到生存环境的恶劣。这里更多指的是精神生存环境的恶劣,即使衣食住行等最基本需求被无限度地满足,精神依然缺乏现实土壤的支撑,从根本上,它比物质的匮乏更为杀身。《西鸟》里的家族为几乎是子虚乌有的事物彼此攻讦,《巨脉》里的父亲因为儿子的异化而丧失自我,人物总是摆脱不了空虚,摇摆不定,居无定所。这种疏离气氛在《围炉取冷》里达到顶峰,但却有了一丝起色,小说中的医生决定带领存活下来的病人,离开荒凉的病院,前往全新之境,在未知中苦苦开拓。《围炉取冷》这个题目,也因此有了我所认为的独特意义:人类假若缺乏精神的高贵,即使围坐在熊熊火炉前,最终双手感受到的,也只不过是来自内心的寒冷。
有谁认识他
严孜铭
十岁那年,“我”第一次见到外公,在他家,有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女孩叫他——“爸爸”。 抛妻弃子的王德勇,喜欢琼瑶的王德勇……不同人眼睛里的王德勇形象各异,究竟有谁认识他?

作品简评

小说从孙女的视角,通过对外公王德勇诸多事迹的叙述,客观地展现了外公与亲人之间的种种纠葛,使外公这样在家庭中出于边缘的人物,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小说语言准确,作者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对小说人物言行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当小说最后生发出“有谁认识他”的疑问,令人惊觉,生活中处处存在王德勇这样的人,他...
更多>
小说从孙女的视角,通过对外公王德勇诸多事迹的叙述,客观地展现了外公与亲人之间的种种纠葛,使外公这样在家庭中出于边缘的人物,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小说语言准确,作者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对小说人物言行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当小说最后生发出“有谁认识他”的疑问,令人惊觉,生活中处处存在王德勇这样的人,他们常常令人无奈,却也让人珍惜。
严孜铭
更多作品>
作者简介
严孜铭,1997年生,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在读。小说见于《特区文学》《延河...
更多>
严孜铭,1997年生,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在读。小说见于《特区文学》《延河》等刊。曾获泰州稻河文学奖、“八尾猫杯”儿童文学奖、“梅兰春”戏曲奖、上海“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入围奖。江苏省作协第二届“雨花写作营”学员。
创作谈
当我开始写这篇小说时,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即王德勇这个人物绝非一个被拿来批判的靶子,我试着去发现这些被外界定义为“恶”的行为背后之内在原因,去关注王德勇所处...
更多>
当我开始写这篇小说时,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即王德勇这个人物绝非一个被拿来批判的靶子,我试着去发现这些被外界定义为“恶”的行为背后之内在原因,去关注王德勇所处的外在环境和他内心世界横亘着的某种矛盾,这是一种不被人理解,也很难获得谅解的矛盾,但恰恰是我想要关注或曰关心的。 我想展现一个充满矛盾的王德勇,他的确做了很多对身边亲友影响恶劣的事,但在背负骂名的同时,他身上也有面对生活、现实的无措和痛苦。我选择了以“我”——王德勇的外孙女作为叙事者,以期达到对他这一形象冷静、客观的审视。我有意让他者叙述中的王形象存在某种模糊和分歧,甚至穿插进“我”对事件场景的想象,在这些称不上可靠的叙事中,父女关系、婚姻关系中双方三观巨大差异导致的互不理解等问题都浮出水面,我们拼凑出一个破碎的王德勇形象,但在这种不完整和模糊中,借助“我”的直接观察,我希望读者能还原出一个更为真实、具体的“他”,看到他心灵深处的不满足甚至是痛苦。我们或许可以说王德勇是一个坏人,但却很难说他是个恶棍,因为他不够强势。整篇小说中,我没有让他说过一句带有强攻击性的话语,一个对家庭乃至于许多其他女性造成极大伤害的人,他的面目却不是狰狞、凶狠的,相反,我让他在叙述中处于一种弱势局面,外婆、母亲甚至父亲都站在情理一方对他进行了严正审判,这审判当然也没错,但在“我”不置评论但冷静审视下,王德勇身上被忽略的一面得以被呈现出来。身为一个创作者,我认为他个体的痛苦不应该被彻底湮没,在这种驱动力下,我完成了这篇小说,并且提出一个问题:有谁认识他?倘若读者读完小说之后,能稍稍跳开责任、道德层面的冷酷批判,感到对王德勇这个人物的一点理解和同情,感到一点悲哀和无奈,我的创作目的就基本达成了。
廿四节气诗
丫丫
廿四节气诗

作品简评

《廿四节气诗》贯穿了一年的四季,诗人常常从节气中幽微的物象入手,嫁接至磅礴的气象,从而触发人身在节气之中的种种情愫,充分地把日常生活的体悟融入节气的变化,丰富而辽阔。在这一组节气诗中,丫丫无论是从容的舒展,还是瞬间的奔突,起承转合皆得心应手,显示出了娴熟的技艺,使节气这一古老的时间命名,呈...
更多>
《廿四节气诗》贯穿了一年的四季,诗人常常从节气中幽微的物象入手,嫁接至磅礴的气象,从而触发人身在节气之中的种种情愫,充分地把日常生活的体悟融入节气的变化,丰富而辽阔。在这一组节气诗中,丫丫无论是从容的舒展,还是瞬间的奔突,起承转合皆得心应手,显示出了娴熟的技艺,使节气这一古老的时间命名,呈现出新颖而别致的生命体征。
作者简介
丫丫,原名陆燕姜,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广东省作协理事,广东省作协诗歌委...
更多>
丫丫,原名陆燕姜,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广东省作协理事,广东省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广东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1997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文学作品,诗歌刊发于《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选刊》等刊物。入选《世界华文诗选》、《21世纪诗歌精选》、《中国诗歌精选300首》、《2011年中国诗歌精选》、《2011中国诗歌年选》、《2014年中国诗歌精选》等多种重要诗歌选本。曾获《人民文学》征文诗歌奖,广东作协主办首届“桂城杯”诗歌赛优秀奖、江苏省作协主办“一首好诗奖”优秀奖等多种奖项。出版个人诗集《变奏》(中国戏剧出版社)、《骨瓷的暗语》(中国现代出版社)、《静物在舞蹈》(中国现代出版社)。
创作谈
写作这组“廿四节气”诗,是一次偶然的突发奇想。因为惯于写作系列诗,所以想写写一年的廿四节气,也算是一个尝试,一次对时光的记录。这组诗的及物对象为四季各节点...
更多>
写作这组“廿四节气”诗,是一次偶然的突发奇想。因为惯于写作系列诗,所以想写写一年的廿四节气,也算是一个尝试,一次对时光的记录。这组诗的及物对象为四季各节点,实则对应于自然事物与人文世界。节气之于大地、自然,促动事物发生微变,给日常个体生命造成直接的冲击,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思想在“节气”中发生微变。之前我写作了“变奏”和“舞蹈”系列,在这两个大系列的基础上,我更注重将“廿四节气”诗从语词的核心降落到大地,以舞者的节奏在大地上触摸生态物界,让此在的生命、现场之我以及万古反复的时间与自我体验在交汇处发生诗意审美作用。我向来善于用自己的经验与想象在句子里表现节奏,赋予事物诗意的内涵,并尽力将想象力的发挥引向新境地。这组诗,我想尝试对物界更具体的认知和细微把握。更在意于如何实现诗意的表达,因此在每个“节气”点的介入与及物上,花了一些小心思。比如《立秋之诗》,我将视觉落于更低微之物,与小草、小蚂蚁为伍,更真切地容身于大自然之中。这组作品的创作,我从语词传递自我精微而复杂的个体生命内涵的诗写向广阔物界延伸,融入对日常的普遍认知与独我体悟。跋涉到对事物的诗意解读与具体着笔点。化解抽象为具实,走向普遍物界,诗思胸怀尽量更开阔一些。 如果“节气”是冠名于时间变化的意会词,那么我想更勇敢表达自我,在大自然中更自由舞蹈,用更富于节奏的语词诠释更广阔的物界,打开更多层的诗意可能。
在盈江路
赵丽兰
对世事不以为然,却又不想显得太超凡脱俗。太俗,便写不出诗。只做一个空心的泥胎,也没有意义。不过是做个样子,在心的旷野上,建一座小庙,给神看。人就是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神。存在于尘世与脱俗之间的界面,存在于日常,这个样子,就是人的样子。

作品简评

在组诗《在盈江路》中,诗人用透彻、澄明的语言与万物对话,有时庄重严肃,有时轻声呢喃,有时又似乎是梦呓般的自言自语,而与之对话的事物也许子虚乌有,增添了悬而未决的意味。诗人从山川草木中,提炼出铿锵的文字,构建了一次次情真意切的叩问,试图从中寻求精神的归属。
赵丽兰
更多作品>
作者简介
赵丽兰,女,居澄江。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滇池》《边...
更多>
赵丽兰,女,居澄江。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滇池》《边疆文学》《百家》《中国诗歌》《诗潮》。
创作谈
生性爱哭。用屎布包了头,还是哭。算命先生说,要找一个名字里有树的人作干爹。干爹没找成,用名中的草,代替了。长大了,话少,哑,不轻易开口说话。母亲说,怕是被...
更多>
生性爱哭。用屎布包了头,还是哭。算命先生说,要找一个名字里有树的人作干爹。干爹没找成,用名中的草,代替了。长大了,话少,哑,不轻易开口说话。母亲说,怕是被屎布蒙憨了心。 命中带草,便是宿命。 秉持写作的过程就是用心与世界和自己的灵魂对话,让彼此的对话尽可能有温度、重量,并发出光来。人性,裂开着无数的豁口。光照进来的时候,可以产生欢欣、快乐、温暖、明亮。也可以产生不安、绝望、悲伤、黑暗。我们要书写的,是为我们身处的尘世,保存这样一束光,以及光所照耀着的那些豁口。像一轮明月,气定神闲,却又掩饰不住遍体的光华。对世事不以为然,却又不想显得太超凡脱俗。太俗,便写不出空灵的作品。只做一个空心的泥胎,也没有意义。不过是做个样子,在心的旷野上,建一座小庙,给神看。人就是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神。存在于尘世与脱俗之间的界面,存在于日常,这个样子,就是人的样子,这也便是写作的样子。 我需要回到本真的日常,回到宿命。回到草木间,去爱,去赞美。去把路边的荒草,也赞美一遍。这便是我现在的模样,这也便是我诗歌的模样。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这部集子里,李娟书写了他们一家生活劳作在阿勒泰乌伦古河沿岸,种植向日葵为生数年间的经历。辛劳单调的种植生活,缺水缺粮缺乏生存必要物资……那本是天地之下荒凉寂静的一隅,而在李娟动人的笔下,还原成生命*富激情、*浪漫的一幕幕:若无其事的兔子,迈步奔腾的小狗,漫天金黄瓮声阵阵的蜜蜂,赤裸身体劳作在灿烂葵花地的母亲……这些在大地流浪的旅者,满心柔情地接受活在世上的命运。 李娟书写向日葵的播种、育苗、成熟、灿烂,欠收或是丰收,其实写的是等待、隐忍与离别,写的是人们熟视无睹的金色向日葵之外的来龙去脉——那些沉重而美丽的事物,在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偎相依,生命对生命的依恋和怜惜。

推荐语

《遥远的向日葵地》里,李娟书写了他们一家生活劳作在阿勒泰乌伦古河沿岸,种植向日葵为生数年间的经历。辛劳单调的种植生活,缺水缺粮缺乏生存必要物资……那本是天地之下荒凉寂静的一隅,而在李娟动人的笔下,还原成生命激情、浪漫的一幕幕:若无其事的兔子,迈步奔腾的小狗,漫天金黄瓮声阵阵的蜜蜂,赤裸身体...
更多>
《遥远的向日葵地》里,李娟书写了他们一家生活劳作在阿勒泰乌伦古河沿岸,种植向日葵为生数年间的经历。辛劳单调的种植生活,缺水缺粮缺乏生存必要物资……那本是天地之下荒凉寂静的一隅,而在李娟动人的笔下,还原成生命激情、浪漫的一幕幕:若无其事的兔子,迈步奔腾的小狗,漫天金黄瓮声阵阵的蜜蜂,赤裸身体劳作在灿烂葵花地的母亲……这些在大地流浪的旅者,满心柔情地接受活在世上的命运。李娟书写向日葵的播种、育苗、成熟、灿烂,欠收或是丰收,其实写的是等待、隐忍与离别,写的是人们熟视无睹的金色向日葵之外的来龙去脉——那些沉重而美丽的事物,在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偎相依,生命对生命的依恋和怜惜。
作者简介
李娟:女,作家。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成长时期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有过一段阿勒泰牧场上的生活经历。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
更多>
李娟:女,作家。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成长时期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有过一段阿勒泰牧场上的生活经历。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记一忘三二》等,长篇散文《冬牧场》及《羊道》三部曲,诗集《火车快开》。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反响。曾获“人民文学奖”“上海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其中《阿勒泰的角落》在海外有法语版和韩语版发行。
作者的话
我很喜欢种花,我觉得植物的生长是这个星球的奇迹之一。它们是所需最最微小的生命,只要有阳光、空气和雨水这些免费之物就能无限繁衍。它们看上去最坚韧,然而也最脆弱;它们没有眼睛,哪怕...
更多>
我很喜欢种花,我觉得植物的生长是这个星球的奇迹之一。它们是所需最最微小的生命,只要有阳光、空气和雨水这些免费之物就能无限繁衍。它们看上去最坚韧,然而也最脆弱;它们没有眼睛,哪怕生活在阳光下,也只能如黑暗中摸索一般试探着生长。10年前,当我手持铁锨,站在百亩葵花地的边缘,面对无边无际的金波绿浪,则更为无力与茫然。但同时,心中也激荡着生存的豪情,感到孤独又自由,激动又微弱。写作是我攀附世界的蔓条,扎根人生的土壤,是我的光合作用。可能我也是一株植物,持续生长、无际蔓延就是我的全部了。而不是今天结个西瓜,明天再长把豆子,样样都试着来一点。如果有一种方式已能足够疏解心中淤块,有一条路已经足够通畅易行,我就没必要再去尝试别的。我想把一件事做到底,一砖一瓦地缓慢建设到底。这可能是我的缺陷,但也是我的野心。谢谢每一个曾在我的葵花地边驻足停留的人们。
天吾手记
双雪涛
少年李天吾被同桌少女安歌神秘的气质深深吸引,其实美少女安歌亦在处处留意天吾。一个课后的夜晚,她与欲难平的天吾“偶遇”在僻静的小公园,原来他们都曾出现在对方的梦境中。安歌唱给天吾的那首歌叫《小白船》,歌词隐喻的故事就此展开,因为在夜幕下跑开的安歌失踪了…… 优等生天吾立誓成为一名刑警,不明就里的师长们都惋惜他报考了警校。意气风发的警校毕业生李天吾与老警察蒋不凡搭档,奔波在北方小城的重案现场,在蛛丝马迹中搜寻当年那个悬案中下落不明的女孩安歌的痕迹。而神探蒋不凡确实“不凡”,身体力行地贯彻着“尊重受害人的方式是把案子破了”。不幸,在一个大雪的冬天,师徒俩意外遭受狙击…… 冥冥中,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台北这座万里之外的城市:安歌的下落,蒋不凡的生死,还有在台北邂逅、随时会“蒸发”的少女小久。 《小白船》牵引出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故事,细节处处榫卯契合,显示出作者行云流水构造故事的想象力。踟蹰在淡水河边的大陆青年李天吾能打通关节,终解开所有的谜题吗? 《天吾手记》是双雪涛继《平原上的摩西》之后,关于人生与命运,信仰与人性,善与恶、爱与憎等种种疑问的深度思考。

推荐语

《天吾手记》是双雪涛继《平原上的摩西》之后,关于人生与命运,信仰与人性,善与恶、爱与憎等种种疑问的深度思考。在这部17万字的小长篇中,双雪涛像拼图一样,交叉闪回,用九个片段拼出了大陆和台湾两个地区的少男少女的几段各异的成长往事,在他们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中,体会信念与人性,爱与奉献,最后做出...
更多>
《天吾手记》是双雪涛继《平原上的摩西》之后,关于人生与命运,信仰与人性,善与恶、爱与憎等种种疑问的深度思考。在这部17万字的小长篇中,双雪涛像拼图一样,交叉闪回,用九个片段拼出了大陆和台湾两个地区的少男少女的几段各异的成长往事,在他们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中,体会信念与人性,爱与奉献,最后做出寓言式的想象——“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一部具有当代童话气质的时髦小说,是双雪涛关于小说创作方式的新鲜尝试。
作者简介
双雪涛,1983年生,沈阳人,写小说,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首届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作品见于《收获》《十月》《上海文学》《中国时报•人间副刊》等刊,曾获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
更多>
双雪涛,1983年生,沈阳人,写小说,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首届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作品见于《收获》《十月》《上海文学》《中国时报•人间副刊》等刊,曾获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第十四届台北文学奖年金奖入围,第五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具潜力新人奖”提名。
作者的话
作为写作者,我是地道的学徒。回看自己写过的东西,中短篇十几个,大多是过去两年所写,乏善可陈者多之,差强人意者几个,默然自傲的极少,有几个竟极其陌生,好像是他人所做,混到自己的文...
更多>
作为写作者,我是地道的学徒。回看自己写过的东西,中短篇十几个,大多是过去两年所写,乏善可陈者多之,差强人意者几个,默然自傲的极少,有几个竟极其陌生,好像是他人所做,混到自己的文档里。长篇写了两个,都不真正长,十万字出头,一个类似于中短篇集锦,当时企望能承接《史记》的传统,勉力写人,现在再看,多少有混乱自恋之处,一个向村上春树致敬,想写个综合性的虚构品,于是矫揉做作处多,如同小儿舞着大刀,颠倒手脚。但是通论这些东西,也有些不太心虚之处,即都是全力为之,无所保留,老实地虚构,笨拙地献出真心,有人谬赞我是个作家,实在汗颜,岂能和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共用一个称谓?若有人说我是个诚恳的小说人,似乎可以窃自消受,确实是想把这世上的几十年用来弄小说,若是能不急不缓地弄下去,兴许碰巧写出一二,将灵魂送进某个人迹罕至的庙堂中。2010开始写小说,2013年第一次在期刊上发表,之前拿过两个台湾的文学奖,在台湾出过一个单行本的中篇。说实话,虽是认真而写,但是心态都是玩耍,也不自认是文学青年,从未有过作家梦。只是命运奇诡,把我推到写作的道路上,或者是推回到这条道路上,让我拾起早已零落的记忆,忘记自己曾是逃兵的事实。对于小说的做法,我被余华启迪,他从未停止探索叙述的奥秘,尖利冷峻,不折不从。对于文学的智识,我是王小波的拥趸,他拒绝无聊,面向智慧而行,匹马孤征。对于小说家的操守,我是村上春树的追随者,即使不用每次写作时打上领带,向书桌鞠躬,也应将时间放长,给自己一个几十年的计划,每天做事不休。对于文学之爱,我是那两个语文老师的徒弟,文学即是生活,无关身份,只是自洁和精神跋涉。对于文学中之正直和宽忍,我是我父母的儿子,写下一行字,便对其负责,下了一盘棋炒了一盘菜,便对其珍视,感念生活厚爱,请大家看看尝尝。对于未来的文学道路,我不及多想,妻儿在侧,上有慈母泰山丈母娘,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我也许有着激荡的灵魂,我坐在家中,被静好时光包围,把我那一点点激荡之物,铸在纸上,便是全部。
十三个父亲
朱山坡
《十三个父亲》是“70后”代表作家朱山坡笔下以“父亲”为主角的短篇小说集。这十三个性格各异的“父亲”,既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群鲜活的具象,有伟岸的、深沉的、慈爱的,有坚毅的、果敢的、异想天开的,也有颓废的、窘迫的、愤世嫉俗的……作者运用扎实的故事架构能力和非凡的想象力,用简约的文字、朴实的基调,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父亲”形象,打捞尘封已久却弥足珍贵的记忆,转而沉淀出作者深沉的情感——“我对他们的亲近感从来没 有改变,只是有时候我用冷漠和残酷的方式掩饰了我对他们的疼爱与怜惜”。 十三个“面目模糊”而“形象逼真”的“父亲”,十三篇悲凉而震撼的故事,他们在历史的背景下,关乎时代和人生,可能大部分因为过于平庸而迅速沉入湖底,湮没于浩渺的烟波之中,但他们触摸到的爱、疼痛和哀伤,让人欲哭无泪,慨然长叹,犹如一座座形状不同的高山,奈何历史变迁,依然巍峨挺立。

推荐语

《十三个父亲》中十三个性格各异的父亲形象,皆来自作者不同时期记忆和丰富想象力的结合——灵魂叙事。朱山坡可谓是讲故事的好手。他在有限的短篇小说创作空间里,从异于常人的犀利、鲜明,或者说令人诧异的角度,把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父亲形象——在孤独、饥饿、恐惧的包围下——叙述得苍劲有力而不显突兀,上一...
更多>
《十三个父亲》中十三个性格各异的父亲形象,皆来自作者不同时期记忆和丰富想象力的结合——灵魂叙事。朱山坡可谓是讲故事的好手。他在有限的短篇小说创作空间里,从异于常人的犀利、鲜明,或者说令人诧异的角度,把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父亲形象——在孤独、饥饿、恐惧的包围下——叙述得苍劲有力而不显突兀,上一秒让你看尽人世苍凉和人性复杂,下一秒却在让人绝望之际用宽恕和温暖将其打捞上岸。 作者所具有的诗人和小说家的双重身份,让其在叙述故事时亦展现诗意的架构,敲打于读者的内心。
作者简介
朱山坡,一九七三年出生,江苏省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懦夫传》《马强壮精神自传》《风暴预警期》,小说集《把世界分成两半》《喂饱两匹马》《灵魂课》等。曾获郁达夫小说奖...
更多>
朱山坡,一九七三年出生,江苏省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懦夫传》《马强壮精神自传》《风暴预警期》,小说集《把世界分成两半》《喂饱两匹马》《灵魂课》等。曾获郁达夫小说奖、《上海文学》奖等多个奖项。有小说被译介到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越南等国。现供职于广西文联。
作者的话
在我看来,父亲是一个“大词”,是一座烟波浩渺的湖泊。世界上有很多的父亲。有无数的文学作品以父亲为主角,卡夫卡、舒尔茨、罗萨等等,我曾经接受他们的影响,他们唤醒了我,启发了我,指...
更多>
在我看来,父亲是一个“大词”,是一座烟波浩渺的湖泊。世界上有很多的父亲。有无数的文学作品以父亲为主角,卡夫卡、舒尔茨、罗萨等等,我曾经接受他们的影响,他们唤醒了我,启发了我,指引着我。父亲的形象是如此清晰,又如此陌生,像湖底的水草,像湖面的波纹。我一直试图描摹出“面目模糊”又“形象逼真”的父亲。他们的背后,有深刻的背景和丰富的内涵,事关历史、时代和人生,触摸到爱、痛疼和哀伤,能让人欲哭无泪,慨然长叹。即使他们是一座座形状不同的湖泊,也必然清澈透明,波光麟麟,又深不见底。有那么一阵子,让父亲作为小说的狠角色确实使我的叙述得心应手,竟然不知不觉之间写下了十几个以父亲为主角或配角的小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也无意把父亲写成系列。纯粹是下意识的,是意外。直到有一天有人跟我说,你写了那么多父亲,会不会让人腻烦?会不会重复自己?这让我警醒。但我回头看了看,情况并不那么糟糕。众多的父亲性格不一,形象各异,有些还十分有趣,像父亲的模样。这让我放心。这本集子里收录了十三篇与父亲有关的小说,算是一个回顾和了结吧。《十三个父亲》中,父亲既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群鲜活的具象。委琐的、颓废的、窘迫的、粗暴的、伟岸的、深沉的、慈爱的、坚毅的、果敢的、愤世嫉俗的、异想天开的、刚愎自用的……父亲,恨不能把所有的父亲都描述一遍。严格来说,这些“父亲”都是虚构的,子虚乌有,胡说八道。这个父亲跟那个父亲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跟我现实的父亲也未必有可信的勾连。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我笔下这些“父亲”大部分因为过于平庸而将迅速沉入湖底,湮没于浩渺的烟波之中。但我依然固执地奢望其中的一个能成为经典,这正是我孜孜以求的动力。
有时候岁月徒有虚名
付秀莹
本书精选小说家付秀莹的10篇小说。付秀莹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对中国文化的自觉体认,对中国人经验与情感的敏锐捕捉,以及对传统中国美学的新探索。付秀莹不仅写出了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而且也发现并破译了我们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精神密码,她以敏感细腻的笔锋深入当代中国人丰富、复杂而微妙的生活与内心,并以中国式的美学表达出来。这10篇小说,让我们一窥付秀莹的艺术特色。

推荐语

付秀莹被誉为“荷花淀派”传人,文字优美淡雅,平易近人。她的文字有着沈从文式的散淡,张爱玲式的精细和孙犁式的诗意,这种“付秀莹文体”,既是现代文学史的一脉相承,又是她富有灵性的个人创造。她的文风有一种细和碎的特点。细就是对细节的细致入微,碎就是所写情节的一些具化的、碎片化的写法,使得她的小说...
更多>
付秀莹被誉为“荷花淀派”传人,文字优美淡雅,平易近人。她的文字有着沈从文式的散淡,张爱玲式的精细和孙犁式的诗意,这种“付秀莹文体”,既是现代文学史的一脉相承,又是她富有灵性的个人创造。她的文风有一种细和碎的特点。细就是对细节的细致入微,碎就是所写情节的一些具化的、碎片化的写法,使得她的小说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 付秀莹的小说不仅写出了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而且也写出了我们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精神密码或“集体无意识”,她能够把握住当代中国人丰富、复杂而微妙的经验与情感,并且以中国式的美学表达出来。
作者简介
付秀莹,生于上世纪70年代。北京作协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陌上》,小说集《爱情到处流传》《朱颜记》等。曾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品奖,第四届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编辑奖,首...
更多>
付秀莹,生于上世纪70年代。北京作协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陌上》,小说集《爱情到处流传》《朱颜记》等。曾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品奖,第四届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编辑奖,首届小说选刊年度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第五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等。
作者的话
这么多年了,在一个人的命运中辗转难安的时候,总是私心里暗自庆幸。吃了这么多的苦头,摔了这么多的跟头,孤单有时,绝望有时,哀伤有时,虚无有时。好在,一直都没有被磨蚀和损伤的,是对...
更多>
这么多年了,在一个人的命运中辗转难安的时候,总是私心里暗自庆幸。吃了这么多的苦头,摔了这么多的跟头,孤单有时,绝望有时,哀伤有时,虚无有时。好在,一直都没有被磨蚀和损伤的,是对于生活的那份好奇心。我自认是一个热爱世俗生活的人。在菜场里挤来挤去,挑挑拣拣。食物的香气在空气里流荡。小贩的叫卖声沙哑悠长。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哭了。有人在跟卖菜的妇人说话,也不知道是斗嘴,还是调情。我在嘈杂的人群里挤来挤去,内心里充满了安宁,还有欢喜。 小说家是怎样一种人呢?我理想中的小说家,应该是对生活,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充满了热情,还有好奇心。他们既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又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菩萨低眉,冷眼热肠,想试着勘破世道的隐情与人心的秘密。写尽天下人的心事。这是一个小说家近乎狂妄的野心吧。 大约,连我自己都不曾意识到,对于那些素昧平生的人,我究竟怀着怎样浓厚的兴趣。地铁上那个神情忧郁的男人,那个圆润安静的姑娘,那个穿着高跟黑丝的长发女子,艳丽的妆容掩饰不了一身的风尘。他们在想什么呢?他们拥有怎样的人生?我喜欢揣摩他们的内心,我想读懂他们的心事。我想把他们写进我的小说里,在我的笔下,同他们一道,再活一遍。你相信吗?有时候,在街上走着,迎面或许会走来一个人,你似曾相识。他可能在你的小说里出现过,在你的虚构里,他们过着另外一种生活。这生活在他们的世界之外,神秘邈远,充满想象。你忍不住看了他一眼,终于擦肩而过。你认识他,而他不认识你。你微微笑了。抬头看天,装作看一只飞鸟掠过。这是一个小说家隐秘而天真的快乐。
黎曼猜想
张欣
《黎曼猜想》为作家张欣的长篇新作。发生在广州家族企业三代人之间的故事,及至公号大V,时尚快消种种角色行业,充满南国商业风情。 一道几世纪未解的数学难题“黎曼猜想”,恰如困扰人类的爱恨情仇和百般纠结,存在,却无解。作家敏感揭示了商业社会人际关系的玄妙,始终关怀着她的人物在市场经济文化语境中的灵魂安顿问题。因儿子/丈夫早逝,互相怀有怨意的婆媳;年少轻狂、不懂珍惜的夫妻……他们各自在痛楚修炼中升华,完成一个心安的自我。 小说传递着的与自己相处,与生活相处智慧,尽管生命里充斥着种种无奈、悲痛、失舍,但是人们依然可以成长,可以破茧飞翔。

推荐语

《黎曼猜想》发生在广州家族企业三代人之间的故事,及至公号大V,时尚快消种种角色行业,充满南国商业风情。 一道几世纪未解的数学难题“黎曼猜想”,恰如困扰人类的爱恨情仇和百般纠结,存在,却无解。作家敏感揭示了商业社会人际关系的玄妙,始终关怀着她的人物在市场经济文化语境中的灵魂安顿问题。因儿子/...
更多>
《黎曼猜想》发生在广州家族企业三代人之间的故事,及至公号大V,时尚快消种种角色行业,充满南国商业风情。 一道几世纪未解的数学难题“黎曼猜想”,恰如困扰人类的爱恨情仇和百般纠结,存在,却无解。作家敏感揭示了商业社会人际关系的玄妙,始终关怀着她的人物在市场经济文化语境中的灵魂安顿问题。因儿子/丈夫早逝,互相怀有怨意的婆媳;年少轻狂、不懂珍惜的夫妻……他们各自在痛楚修炼中升华,完成一个心安的自我。小说传递着的与自己相处,与生活相处智慧,尽管生命里充斥着种种无奈、悲痛、失舍,但是人们依然可以成长,可以破茧飞翔。
作者简介
张欣: 当代女作家。 1954年生于北京,江苏海门人。 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作员。 1984年转业。 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 中...
更多>
张欣: 当代女作家。 1954年生于北京,江苏海门人。 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作员。 1984年转业。 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狐步杀》《浮华背后》《深喉》《用一生去忘记》《锁春记》《终极底牌》等,其中部分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作者的话
生活无论如何是变得好了,物质极大的丰富,选择多种多样,科学昌盛,各种方便快捷,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张扬个性,多姿多彩。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不快乐了,我们的身边充满了戾气...
更多>
生活无论如何是变得好了,物质极大的丰富,选择多种多样,科学昌盛,各种方便快捷,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张扬个性,多姿多彩。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不快乐了,我们的身边充满了戾气,充满了恨。一言不和,大打出手。稍有质疑,拔刀相见。包括我们自己也像炮仗一样,一点就着。永远气急败坏,永远暴跳如雷。我们记住的全部是被侵害,是冷,是孤独和绝望。我们终于明白,开朗并且优越的阳光灿烂般的人同样可以患忧郁症。许多重量级成功人士也可能阴沟翻船。有思想或者有才华的人会被一件小事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不再相信善良正直,不再相信因果逻辑,这个时代的所谓命运女神小指一弹,我们就随时可能凌空爆裂稀巴烂。我们不可能先知先觉,只可能在历尽了折磨和痛苦之后,选择坚守或者放弃。选择一意孤行或者与自己和解。无论怎样决定都不那么重要了,因为那些东西都还在,不灭不弃,不增不减。微风徐徐,我们相视一笑。恨只恨,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