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榜

奖励当月最优质的作品作者

第二期

为鼓励平台写作者创作更多的优质作品,营造平台活跃的阅读和写作氛围,爱花城平台推出“繁花榜”,奖励爱花城平台的优质写作者。

“繁花榜”每月上榜六部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的优秀作者作品,上榜作品将择优推荐发表与出版。

发表作品>

花魁榜

奖励当月热度最高的作品作者

第二期

为鼓励平台写作者创作更多的优质作品,营造平台活跃的阅读和写作氛围,爱花城平台推出“花魁榜”,奖励爱花城平台最受欢迎的写作者。

“花魁榜”每月上榜六部最受大家欢迎的作者作品。

我要发表作品>
繁花榜
花魁榜
天堂给你们,我只要现在
顾拜妮
两则短篇小说,《银翼》《天堂给你们,我只要现在》。

作品简评

两篇小说都很完整,但总得来说,《银翼》比《天堂给你们,我只要现在》更让人喜欢一些,相比于《天堂给你们,我只要现在》中的“我”的复杂心态与略偏小资的语言,苗小东心态的转变显得很自然,气氛与情境也营造得恰到好处。此外,如果说《银翼》面对的是一个传统性问题,《天堂给你们,我只要现在》则在讲一个现...
更多>
两篇小说都很完整,但总得来说,《银翼》比《天堂给你们,我只要现在》更让人喜欢一些,相比于《天堂给你们,我只要现在》中的“我”的复杂心态与略偏小资的语言,苗小东心态的转变显得很自然,气氛与情境也营造得恰到好处。此外,如果说《银翼》面对的是一个传统性问题,《天堂给你们,我只要现在》则在讲一个现代性问题,后者所呈现的尖锐与纠结已经有一种常态化的趋势,而前者的暖色调,却额外呈现了一种令人感动的和解,展现了一种救赎。
顾拜妮
更多作品>
作者简介
生于1994年秋天,山西人,十四岁开始发表小说,写作九年。小说见于《收获》...
更多>
生于1994年秋天,山西人,十四岁开始发表小说,写作九年。小说见于《收获》《花城》《山花》《鲤》等杂志。
创作谈
“the moment”是现代性意识的核心,它既可以理解为一个时代,也可以理解成我们正在生活的此时此刻。很多短篇小说都发生在此时此刻,也围绕着此时此刻在叙...
更多>
“the moment”是现代性意识的核心,它既可以理解为一个时代,也可以理解成我们正在生活的此时此刻。很多短篇小说都发生在此时此刻,也围绕着此时此刻在叙述。《天堂给你们,我只要现在》(《花城》2017年第1期)也是这样一个小说,时间不长,可能只有一个下午,由于不具有特殊性,于是像是任何一个下午,或者任何人的下午。为了使这种时间的共鸣更加强烈,我有意在回避特殊性,这篇小说是我对现代性小说的一小部分理解与探索。 我希望自己首先是一个真正的现代人,也希望看到更多的现代人,但生活在现代并非就是现代人,它是一种现代意识的觉醒和确认。“此时此刻”也非短视,它是长远目光在具体历史中的优化,连接过去和未来。乍一看,《天堂给你们,我只要现在》讲了一个狗血偷腥的故事,但它只是个外壳。小说中的“我”可能已经产生现代人的自我意识,但依旧不成熟,甚至偏激,而刘宁代表了一种未启蒙的人。 “我”一直试图引导刘宁,使她看清生活的面目,“我”不忍心看到她在这种痛苦与不公平的处境中浑然不知。“我”可能看起来多管闲事和自以为是,但这个人物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我”并不想伤害她,只是想提醒她。从刘宁的角度来说,也许她知道自己的情况,只是没有勇气承认和做出改变,也不知道如何改变。当刘宁的反应发生变化时,“我”还是为某种理亏感到不安,这里出现了道德的摇摆和心理上的纠结,但并没有使“我”放弃叫醒一个人的初衷。 刘宁问“我”是否相信地狱的存在,“我”没有给出正面回答,只是说“反正去不了天堂”。小说从这两句对话开始,提示会有一场来自不同立场的较量。有可能是提问者对自己此刻生活的怀疑,也可能刘宁暗示自己已经知道“我”和她老公的猫腻。这里我突然想到一句话,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兴许是这个社会真实的写照。 马歇尔伯曼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中说道:“成为现代的人,就是将个人和社会的生活体验为一个大漩涡,在不断的崩解和重生、麻烦和痛苦、模棱两可和矛盾之中找到自己的世界和自我。成为一个现代主义者,就是让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在这个大漩涡中宾至如归,跟上它的节奏,在它的潮流内寻求它那猛烈而危险的大潮所允许的实在、美、自由和正义。” 向往天堂,往往是因为过不好此刻,向地狱敞开怀抱,可能是对人间的一种调侃和报复。现代人丧失了他们的天堂,大家都学聪明,不再轻易相信什么,却变得更加迷茫。没见过谁因为活得快乐去死的,一出门捡了五百块钱,突然不想活了,这个不符合逻辑,但捡钱和快乐也不能划等号。 小说里有一个思辨,也是经常会想的问题,一个陷入泥沼的人,如果你没有能力救他上来,也不确定他是否有自救的能力时,告诉他真相,还是选择缄默,任其沉沦?虽然我在小说里说,万物皆可堕落,却仍在寻找答案。站在长远的角度,总要有一些人是清醒的,毕竟历史的车轮始终是向前的。可能这些人会率先爬出泥沼,也说不准后脚又掉进其他坑里,无论哪种情况,都将是孤独的。 康德把启蒙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现代性的精神。“过好此刻”的核心也许是指如何在没有他人指导的情况下运用我们的理智,并拥有决心和勇气,这些需要勇敢的拓路者,敢为天下先。别人可以不理解我在做什么,但我必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小说快要结尾时,我说:“我绝望过,可这已不再重要,身体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胀开,剧烈而又生动,甩脱我的意识,踩着世上已有的三观,开辟出新大道。”当“刘宁不再像一条狗,她正在朝着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扬帆远航”时,或许刘宁已经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了这种启蒙。 有一天我在外面抽完烟,把烟蒂丢进雪地里,它试图燃烧那些雪,却反过来被融化的雪熄灭。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关于现代性的隐我们如同一枚烟蒂,被丢进时代的雪地里。喻,比起向往天堂,我更愿意生活在此刻,未必能够减轻痛苦与焦虑,甚至无法改变被熄灭的命运,但我选择面对。 这是我的人生态度,也是小说的态度。
游戏的终结
陈润庭
短篇小说

作品简评

小说围绕c先生和作家展开了两条主要线索的叙述,平行并置地将两人居于不同的生活情境。作家受人所托,搬到一所公寓,调查着神秘人物胡里奥的一举一动,而c先生感受着上班族千篇一律的生活,精神倦怠、空虚和落寞。小说超越了传统小说中”读”与”被读”的关系,作家在书写着,胡里奥也在书写着,c先生是胡里奥...
更多>
小说围绕c先生和作家展开了两条主要线索的叙述,平行并置地将两人居于不同的生活情境。作家受人所托,搬到一所公寓,调查着神秘人物胡里奥的一举一动,而c先生感受着上班族千篇一律的生活,精神倦怠、空虚和落寞。小说超越了传统小说中”读”与”被读”的关系,作家在书写着,胡里奥也在书写着,c先生是胡里奥的小说人物,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则和作家一样完成”阅读”这一动作,这使它有别于故事性的传统小说,读来仿佛走入由经验交织的迷宫,打乱了普通生活的常识,构建出了一种模糊时空的阅读体验。
陈润庭
更多作品>
创作谈
无论是《游戏的终结》的题目,或是小说中被监视对象胡里奥·卡特的大胡子形象,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阿根廷小说家胡里奥·科塔萨尔。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我向胡里奥·...
更多>
无论是《游戏的终结》的题目,或是小说中被监视对象胡里奥·卡特的大胡子形象,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阿根廷小说家胡里奥·科塔萨尔。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我向胡里奥·科塔萨尔致敬的作品。我还记得在键盘上敲出这篇小说第一个自然段时,我感觉到的那种眩晕。它多么熟悉,又有些久远。在我第一次阅读科塔萨尔的《万火归一》时,瞬间将我击倒的也是同样的感觉。所以在一开始,我便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将这片刻的眩晕带给读者。 在小说里,一开始出场的C先生是个喜欢在手机上阅读小说的上班族。他的生活平淡而无聊,他的幻想不断被规规矩矩的现实打回。而在另一条线索上,一位苦思冥想的作家突然接到一个不速来电,对方给了他一个监视胡里奥·卡特的任务。他在监视后者的过程中,陷入自身记忆的包围,在监视日记本上开始书写自身。但这却让他最后跟丢了一直在对面楼上写作的胡里奥·卡特。除了小说的结尾之外,胡里奥·卡特一直是被观看(阅读)的对象。但在小说的结尾,我有意颠倒了书写与阅读的关系,把胡里奥·卡特认定为C先生故事的作者。 我们生而落入这个不由我们选择的世界,怀揣着被塞入怀里沉甸甸的铁块负重前行。总有一个声音对我们说,这就是唯一的现实。既然现实已经如此,我们还有必要用文学再去书写一遍吗?对此,我表示怀疑。在我的阅读经历里,倒是那些想象力像雄鹰一样高飞的小说家让我着迷,科塔萨尔(Julio Cortázar),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恩里克比拉马塔斯(Enrique Vila-Matas)……在这份名单上的小说家风格各有不同。但他们几乎都像天真的孩童,对沉甸甸的现实与警告视而不见,不断地以文学的恶作剧冒犯着日常的无趣。 最好的方式就是给日常松一颗螺丝,让它像迟暮的巨人一样变得步履蹒跚,这时你会突然感到一阵楚门式的眩晕——也许我们的现实,不过是一串预设的结果。我在《游戏的终结》中,如此“恶意满满”地颠倒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从属关系,甚至将读者置于某种危险的境地之中,是为了让读者体会到与我相似的眩晕。既然在小说里,现实世界和小说世界可以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方式被倒置与戏弄。那么,读到小说结尾的你一抬眼,是否觉得眼前的世界有些摇摇晃晃?究竟是世界摇晃,还是你在摇晃?这也许可以成为问题。但当务之急依旧是先给日常松一颗螺丝。这意味着,让一切可能性发生。
黑灯火
修新羽
内包含三篇小说。 《黑灯火》:你的手在我脑后懒洋洋地抚动,就像抚摸某种小动物,虽然我并不是小动物。 《不仅是雪》:不仅是雪,有太多东西在我们手中化掉。 《飞蛾》:你能给飞蛾下多少种定义?它们用自身的脆弱带来巨大灾难。飞蛾川流不息。

作品简评

《黑灯火》收录了作者的三篇小说:《黑灯火》、《不仅是雪》、《飞蛾》。小说特点比较集中,其中,《黑灯火》尤其独特,它情节简单,气氛压抑,不怎么好谈。作者选择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叙述,使人觉得没什么内容,甚至觉得糟糕,但小说是否一定需要依赖内容支撑本身就是一个可以成立的问题。就这篇小说而言,从...
更多>
《黑灯火》收录了作者的三篇小说:《黑灯火》、《不仅是雪》、《飞蛾》。小说特点比较集中,其中,《黑灯火》尤其独特,它情节简单,气氛压抑,不怎么好谈。作者选择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叙述,使人觉得没什么内容,甚至觉得糟糕,但小说是否一定需要依赖内容支撑本身就是一个可以成立的问题。就这篇小说而言,从技术上来说,可以成立,甚至可以说是别处心裁。作者将情节发展限制在了“我”的语言讲述中,这种处理规避了在“我”的视野之外的种种情节,使小说从靠情节吸引阅读变成靠情绪推动,换句话说,恰是一种对“我”的讲述的不满在支撑着读者读下去。如果糟糕本身就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情绪,那么当读者感到糟糕时,目的是否也达到了呢?情绪或许不具备意义,但是如果它晋升为一种气质呢?
修新羽
更多作品>
创作谈
这本短篇集里的三篇作品,想要塑造呈现的并不是“人物”或“故事”,而是一种感觉。无论是《黑灯火》中繁复稠密的意向,《不仅是雪》中纷扬的大雪,还是《飞蛾》中那...
更多>
这本短篇集里的三篇作品,想要塑造呈现的并不是“人物”或“故事”,而是一种感觉。无论是《黑灯火》中繁复稠密的意向,《不仅是雪》中纷扬的大雪,还是《飞蛾》中那成群结队的飞蛾,我希望它们都是平静而不动声色的,一层层地落在人身上,让人感觉到那些重量。
健康证
刘欢
两个从偏远农村来到北京求学的学子,为了实现一个蚂蚁都抬得动的梦,奔波医院办理健康证。

作品简评

作品还有很多不足,有些问题很严重,比如作品的结构问题,进入主题太慢,小的问题也有不少,一些细节处人物语言、行为的真实性不足,经不起推敲,偏于理想化,比如在知道医院不开门的时候主人公的语言和心理等等。但除此之外,作品却展现出了一种令人心疼的真实和善良,这是许多花里胡哨的小说所不具备的,是许多...
更多>
作品还有很多不足,有些问题很严重,比如作品的结构问题,进入主题太慢,小的问题也有不少,一些细节处人物语言、行为的真实性不足,经不起推敲,偏于理想化,比如在知道医院不开门的时候主人公的语言和心理等等。但除此之外,作品却展现出了一种令人心疼的真实和善良,这是许多花里胡哨的小说所不具备的,是许多被最终被写作绑架了的作者不小心丢弃了的。愿所有写作者、造梦者都能珍惜和保存这种真实和善良。
创作谈
从小学开始接触契诃夫的作品,文学便在心里埋下种子,本着优而精的选择心态,在初中时开始大量阅读历史书中出现过的文学作品,高中时期也开始了文学写作,能在小说中...
更多>
从小学开始接触契诃夫的作品,文学便在心里埋下种子,本着优而精的选择心态,在初中时开始大量阅读历史书中出现过的文学作品,高中时期也开始了文学写作,能在小说中表述自己的生活态度,流露出自己对善的怜悯和恶的痛心,操控着小说中人物悲欢离合的结局,这种以创作而为的主宰者身份,可以算做一个写作者的乐趣之一吧。在来北京之前,北京就在我的心里贴上了众多的标签:热情、繁华、厚重、现代等,北京也是大多数人向往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而我到北京后,也沉迷于她的声色犬马和轻歌曼舞。不过《健康证》也从侧面表达了我对北京的一种感受,正面、积极、健康的形象背后,难免也会有腠理之疾,北京的繁华,离不开那些众多蚂蚁般的小人物,可是蚂蚁总会被一些人忽视甚至看不起。喜欢发出声音,应该是很多作者的特质,于是便决定变成蚂蚁,两个学生就像闯进繁华都市里的蚂蚁,即便心怀志向和抱负。于是我怀着一颗悲凉又倔强的心,让一只蚂蚁历经坎坷和打击,这让它被毁灭还是更强大?谁又能说的清呢。
最大的自由依然是孤独
泽平、肖水 等
80后实力派诗人如何看待诗歌与生活,他们在思考些什么? 春树:我们必须要超越自己的时代 蛾子:最大的自由依然是孤独 唐不遇:我觉得自己最牛的就是,我无法被归类 肖水:反对以诗歌的方式对日常现实进行粗暴地介入 阿斐:写作的人要为这个世界保留更多的记录式遗产 谷雨:自由穿越古典的长河 冯娜:谈论我们的位置还为时过早 王彦明:诗歌是我的鸦片与文身

作品简评

一部围绕80后诗人如何看待诗歌与生活的访谈记录集。几位80后优秀诗人对于诗歌有着准确的定位、深刻的见解以及诚恳的态度,可以给读者带来思想上的开拓和精神上的滋养。
创作谈
这八篇访谈,涉及了80后诗人中最早为大家所熟知的春树、阿斐、肖水、谷雨、唐不遇等人,也有作为这代人中坚力量,颇具号召力的王彦明,以及近几年来风头正劲,诗艺...
更多>
这八篇访谈,涉及了80后诗人中最早为大家所熟知的春树、阿斐、肖水、谷雨、唐不遇等人,也有作为这代人中坚力量,颇具号召力的王彦明,以及近几年来风头正劲,诗艺突飞猛进的冯娜,还有为人低调,却藏有不可估量才华的,代表着这代人潜藏实力的蛾子。从访谈中,我们可以大概看出这代诗人对世界、人生、孤独、名声、位置等重要命题的见解。在我理解中,这是复杂多元的一代人,也是对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抱有自己独到见解并愿意为之努力践行的一代人。如果说作为诗人的这一群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越来越不认同以群体的方式向前推进,而倾向于,以自由的个人,以独特的个体,在诗歌的技艺上探索,乃至完成某种无法被归类的超越。
利马集
路魆
《利马集》包含三个短篇小说,故事皆发生在远离人世的偏僻空间。《林中的利马》讲述同性恋人梅勒和利马搬到寺庙山脚,寻求解脱,但等待他们的是撕裂的爱与欲。《窗外的黑色马》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岛上,一个家人因一匹马彻底陷入癫狂。《鸦肉店》里有一个开在森林中的乌鸦肉食店,人与乌鸦互相变形。三篇故事充满奇幻与诡异色彩。

作品简评

《利马集》收录了作者的三篇小说:《林中的利马》、《窗外的黑色马》、《鸦肉店》。小说叙事成熟,构思独特,对人的心理、精神有着比较深入的关注。阅读过程中,小说会使读者产生一种碎片式的错觉,比如《窗外的黑色马》中故事发生在中国海边农村,这样一件理应归于背景的事情却能使人猛然醒悟,《林中的利马》与...
更多>
《利马集》收录了作者的三篇小说:《林中的利马》、《窗外的黑色马》、《鸦肉店》。小说叙事成熟,构思独特,对人的心理、精神有着比较深入的关注。阅读过程中,小说会使读者产生一种碎片式的错觉,比如《窗外的黑色马》中故事发生在中国海边农村,这样一件理应归于背景的事情却能使人猛然醒悟,《林中的利马》与《鸦肉店》的问题也类似,有一种架空的感觉。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小说的问题。作者的努力很可贵,超越现实是必须的,或许关键在于,在超越现实的表达上,地域、民族的特质如何表现出来,做到了,就不是利马,是马尔克斯。
作者简介
路魆,1993年生,广东肇庆人。有作品发表于《西湖》《天涯》《山花》《香港...
更多>
路魆,1993年生,广东肇庆人。有作品发表于《西湖》《天涯》《山花》《香港文学》《青年作家》等。获“华语新声”科幻小说奖,即将出版短篇小说集《梦见奥德赛》、《角色-X》。
创作谈
 这三篇小说,是我使用动物作为意象的小说里比较满意的。但这里面有些许的差异:利马是一个野性膨胀的人,但不是一匹马,也不是秘鲁的首都;黑色马的确是一匹马,然...
更多>
 这三篇小说,是我使用动物作为意象的小说里比较满意的。但这里面有些许的差异:利马是一个野性膨胀的人,但不是一匹马,也不是秘鲁的首都;黑色马的确是一匹马,然而是一个家庭的宠物;乌鸦是一只凶恶的鸟,可它想成为人。也就是说,动物并没有完全是动物,人也很难说完全是人。关于身体变形的想象,跟某段时间思考灵魂逃逸与重建的问题有关。在人的生和死之间,在自然的美与恶之间,存在一个看似狭窄的,但足以让人起舞的艺术空间。
本心诗话
王瑛
活泼亲切的文字,略带辣味的文风,精彩的文本细读。开卷必有益。
热度 12

作品简评

作者从自身的阅读经验,对新诗进行了探讨,许多观点颇有见地,对于诗歌观念仍停留在古诗以及文学史意义上的现代诗歌的诗歌读者有很大的帮助,可惜所选诗例仍然偏少,若能将更多优秀的当代诗歌作品网罗进来,则会让读者对新诗格局有一个更准确的认知。
作者简介
文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广东省哲社以及...
更多>
文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广东省哲社以及广州市哲社项目多项。在《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河北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主张诗出本心,时时处处可山林。写诗30余年,出版诗集《昨夜,誓言一样的青铜器》。
创作谈
《本心诗话》拟就中国百年新诗,以个人的审美旨趣就一些诗歌现象、诗歌作品以诗话的形式进行评论。之所以是诗话,有两个方便:一,方便写作对象的选择,诗歌现象,诗...
更多>
《本心诗话》拟就中国百年新诗,以个人的审美旨趣就一些诗歌现象、诗歌作品以诗话的形式进行评论。之所以是诗话,有两个方便:一,方便写作对象的选择,诗歌现象,诗歌作品,诗歌逸闻趣事,都可纳入写作范围;二,方便以轻松自由的心态去创作。只要有所得,举手便写,没有负担。当然,还有一个便利是,篇幅短小,每篇1500字左右,一些零碎时间可以用上。简言之,利人利己,读起来轻松,写起来不累。这是一本老百姓都可以读明白的诗歌评论著作。 《本心诗话》的创作,是有要求的。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诗歌新诗百年史。本心之意,一则面对诗歌,真诚面对自我内心。这是我认为值得一读,值得推荐的作品,是可以打动我的作品;二则面对读者,必以诚待之。以开放的心态,以诗话的形式,与读者展开对话。希望读者开卷有所益,有所思,有所辩。所以对于所评论诗歌作品的选择,必须是真善美合一的,能打动人的,首先能打动我的。二,评论方式是自由的,其一,尽量屏除学院派在某种程度上的刻板;其二,对于作品的评论,以细读为主,以作品为本,深入文本内部,呈现诗歌自身的美;其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本心诗话》属诗歌义工性质,无关名利,只是写一些自己想写、必须写的文字。不唯名家、大家,唯好诗而已。好诗标准,唯我而已。以一己之诗歌观察,择其情感真挚,思想深邃,诗艺性高的作品细读之,对诗界诸混沌现象厘清之,对某些混乱诗歌观点分析之,力求以自由明白的话语,以一家之言,以人民群众熟悉的方式,介入新诗百年的成长。
白鸦
林培源
《白鸦》选自青年作家林培源短篇小说集《钻石与灰烬》(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在整个作品序列里这篇作品显得尤为另类:神秘的白鸦代表着异质力量,突兀地闯入现实世界,父亲与白鸦在救赎与被救赎中所确立的依附关系,也必终究随着白鸦的消失而解体,而个体与他者、自由与抗争的关系引申则令人深思。
热度 7

作品简评

小说超现实色彩明显,写法又传统而工整,颇见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故事情节安排恰到好处,无可挑剔,完整性很强。小说结尾处处理得尤其好,父亲被逼杀鸟的整个环节,紧张的气氛出来了,而且有起伏,最后“空鸟笼”的特写,有种拉紧的弓弦骤然松开的震感,唯见江心秋月白。
林培源
更多作品>
创作谈
竹内好在《何谓近代》中说:“文学家可以使人赤身裸体,但必须保留这最后一块遮羞布。因为假如连这一块也要撕掉,人就不再成其为人,就是说,人本来并不存在。”——...
更多>
竹内好在《何谓近代》中说:“文学家可以使人赤身裸体,但必须保留这最后一块遮羞布。因为假如连这一块也要撕掉,人就不再成其为人,就是说,人本来并不存在。”——文学的核心是人,没有人,则文学什么也不是。我的短篇小说《白鸦》,与其说写的是一只带有“神性”的鸟,不如说是借白鸦这一面镜子来观察世道人心、勘探人的欲念,集体的“平庸之恶”。我喜欢有难度的写作,也喜欢有些变异了的“现实主义”,从卡夫卡的《变形记》、到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再到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他们构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一条脉络,不管是表现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还是荒诞派,其实都是这一“无边的现实主义”的变体,我这篇拙作,就当是对这一脉文学的源流小小的致敬吧。
我奶奶的惊天秘密
王晓燕
一个杀了人的小脚女人跟一个被遗弃的小女孩靠什么活下去
热度 4

作品简评

作者用颠倒无序的叙事片段,还原了两个女人的悲惨往事。奶奶总是喜欢口述破碎颠倒的故事,却意外揭示了这个家庭的两个秘密——“我”是父母的养女,奶奶无法怀孕,最终杀死了爷爷。两个本应无血缘关系的人,两段看似毫无瓜葛的故事,却在命运汹涌的河流中交汇,流向未知的远方……奶奶口述的回忆与现实交错在一起...
更多>
作者用颠倒无序的叙事片段,还原了两个女人的悲惨往事。奶奶总是喜欢口述破碎颠倒的故事,却意外揭示了这个家庭的两个秘密——“我”是父母的养女,奶奶无法怀孕,最终杀死了爷爷。两个本应无血缘关系的人,两段看似毫无瓜葛的故事,却在命运汹涌的河流中交汇,流向未知的远方……奶奶口述的回忆与现实交错在一起是本篇小说的特色,若转换能更加自然,会更好。
王晓燕
更多作品>
创作谈
起初是想写“我”跟“我”的养父母,可“我奶奶”这个人物一出现,就像一束蕴含能量的小焰火,越燃越旺,后来成了交织对照的网状结构。有作家说,作者的能力越小,权...
更多>
起初是想写“我”跟“我”的养父母,可“我奶奶”这个人物一出现,就像一束蕴含能量的小焰火,越燃越旺,后来成了交织对照的网状结构。有作家说,作者的能力越小,权力就越大,能力越大,权力越小。我认同这个。“我奶奶”靠讲故事怀念“我爷爷”,通过虚构这个小说,我怀念我奶奶,一个小脚女人,很老的时候,一个人孤独活在世上。
心境▪心静
程佳平
收录作者日常生活趣事的散文集,包括教学工作、旅游、养宠物等方面。语言细腻、幽默,充满生活气息。
热度 2

作品简评

收录作者日常生活趣事的散文集,包括教学工作、旅游、养宠物等方面。语言细腻、幽默,充满生活气息。从作者细腻幽默、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文语言中能发现平淡生活的可爱、诗意的一面。
程佳平
更多作品>
作者简介
80后青年作家、散文家
创作谈
拿起这本书,目光一下就被书名“心静心境”四个字吸引,就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再看到这两行字:一个人的心如果变得安静了,那么也就到了一种新的境界了……内心顿时豁...
更多>
拿起这本书,目光一下就被书名“心静心境”四个字吸引,就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再看到这两行字:一个人的心如果变得安静了,那么也就到了一种新的境界了……内心顿时豁然开朗了:力量来自内心。 这是一本有爱的温度和色彩的书………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 在前言和后记中,我很明确的告诉了答案:这本书是我送给未出世的孩子的礼物。心里突然有种感觉,这本书虽然不厚自然就不重,但是却有很厚重的感觉:父爱如山! 脑海里闪现了很多与之类似的书:郑玄、东方塑、诸葛亮、周公、曾国藩、张之洞等等都曾写过《诫子书》,袁了凡先生也写了《了凡四训》。有那么多的先例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写类似的书呢?难道写的会比别人的水平高吗?非也,我在此绝不是为了与别人一较高下。 真感情就是好文章,我在这本书中,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悟娓娓道来,如同文中所说的:不刻意去追求华丽的词藻。很朴实真切的文字,相信人间的善良与美好。限于篇幅我们仅摘取一些文章的标题:《故乡情,酽如酒》、《转角的美丽》、《母亲的长发》、《父亲》、《有一种爱叫本能》等等。 然而又完全不同于那些书。因为我的职业是教师,然而,却没有好为人师的品行,从书里的文章《学生给老师上的一堂课》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所以书名没有用训、诫等相对严肃的字眼。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如此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要写类似的书了,只为言传身教,要教孩子如何懂得人间的真情,如何欣赏这世间的美好,如何为人处事。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感悟也是不同的。父母作为榜样,这个力量更是无穷的。 至此也让我想到了目前各地传统文化的兴起,让家风文化也受到了重视。一切着眼于未来,未来从现在开始,你的家族的兴旺从你开始。如果你想让你的子女以你为榜样,也想给自己的亲人一份特殊的礼物,请拿起笔开始写吧!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何况一旦写成书,这种精神财富就可以永久传承下去!
亲近土地
邵留生
一本描写土地的散文集,融入了作者对乡土的依恋,写了一些对过去的人与事的怀念。
热度 1

作品简评

故乡和远方永远是难以写尽的题材。作品共收录作者七篇散文,写关于家乡的土地时,情感真挚,写关于南京、杭州等远方时,亲切自然。
流笙兮兮
更多作品>
创作谈
《亲近土地》是一本与土地有关的散文集,分为“家乡”与“他乡”两部分。对家乡,我有着挥之不去的炊烟情结。每每看到炊烟,就会想起老屋,想起老屋厨房里天天生火做...
更多>
《亲近土地》是一本与土地有关的散文集,分为“家乡”与“他乡”两部分。对家乡,我有着挥之不去的炊烟情结。每每看到炊烟,就会想起老屋,想起老屋厨房里天天生火做饭的母亲,想起天天迎着炊烟拖着疲惫脚步从田地里回家的父亲。随着年龄的增大,随着父亲的故去,我对土地,特别是对家乡土地有了更多厚重之感,甚至是敬畏之感。每次回老家,每次看到四起的炊烟,我都有莫名的感动,我要用手中的笔去写父母,去写曾经与我,与父母相依相伴的土地。这两年,在暑假,或者在一些外出学习的时候,我都会用心去感受脚下踩到的陌生土地。在南京,我生怕每走的一步都会惊醒一个帝王的“好梦”;在杭州,我又害怕我的脚步声会惊醒那些美丽、忧伤的诗词;在武汉,面对长江,我读到的更是浓浓的乡愁。这些既充满诗情画意又载满历史余韵的土地,给予我生命另外一种色彩,让我重新认识土地,也重新认识自我。
月光消失于一九八六
李春风
国家天文台消息:格林尼冶标准时间2016年11月14日13点52分,也就是北京时间11月14日21点52分,地球迎来了本世纪最大的“超级月亮”。 唯独一个地方例外,我的家乡南镇,繁星满天,不见月色,我相信,我所说的大多数人都相信,因为他们和我一样经历了这样一个无月之夜。
热度 1

作品简评

小说整体气质比较轻盈,很别致地以月光为引,将三十年前老肖带着南镇众人去青海挖盐的故事娓娓道来,叙述节制而流畅,很完整,也颇具美感,情感力度在结尾达到了最大。但也有一点不足,从艺术的真实性上来说,老肖这个角色或许不太适合安排为前劳动局局长。
李春风
更多作品>
作者简介
李春风,生于1986,甘肃西和人,作品散见《都市》《飞天》《延河》《石油文...
更多>
李春风,生于1986,甘肃西和人,作品散见《都市》《飞天》《延河》《石油文学》《星星》等。
创作谈
十五年前我听到的关于“青海挖盐”的故事触及父辈们惨痛的记忆,当时父辈们能够释怀的人不是很多。直到七八年前,我因偶然机会再次听闻这个故事时,这群人中的几个年...
更多>
十五年前我听到的关于“青海挖盐”的故事触及父辈们惨痛的记忆,当时父辈们能够释怀的人不是很多。直到七八年前,我因偶然机会再次听闻这个故事时,这群人中的几个年龄大的已经去世,好像年轻一代对上一代的埋怨也逐渐因时间而瓦解,因而我具备了还原一件事实的可能,他们在历史的视角下得以鲜活重现。 但这个听来的素材将如何处理成一篇小说,它一直困扰着我。 2016年11月14日,这是个特殊的日子。当全世界的人都在半夜看着天上的那轮超级月亮时,我内心无限涌动,我想起我酝酿和发酵了很久的小说素材,它缺少一条有力而明晰的线索,就像一副中药,始终缺少一味药引。而当夜空中升起那一轮超级月亮时,那月亮刷满了朋友圈时,我感到我找到了一个线索:那个多年后流泪的人——那一火车皮的洋葱——这一轮超级月亮。远与近,穿越了茫茫三十年的时空。 于是,我在纸上写下: 2016年11月14日,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迎来了近70年来最大的一轮月亮,包括中国南海、美国纽约、韩国汉城等地都可以看到比平常大14%、亮30%的月亮。唯独一个地方例外,我的家乡南镇,繁星满天,不见月色。 这似乎是一个与青海挖盐十八杆子打不着的开头。接下来我写道: 我相信我所说的大多数人都相信,因为在南镇,他们和我一样经历了这样一个无月之夜。 我天马行空地开始了我的讲述,洋洋洒洒。我用了大概三天的时间完成了这篇一万字的小说,期间改动了一次。 2017年整整一年外出的时间大于安心写作的时间,陇南礼县、康县康南康北、宕昌以及甘南等地不下十次的出走,我越来越觉得这辽阔大地值得去一个人细心感悟认真去写的实在太多,在阅读了一些先锋小说并试着去写一些别的题材之后,方觉得不熟悉的题材永远也写不成功。写熟悉的风物,把西部缩小在陇南,并把陇南缩小在一个小小的南镇,就像在记忆深处,面对父亲外出打工那一年带回来第一台磁带录音机,就像乘坐镇子上第一辆在车厢里放着长凳的顶篷三轮车,就像那一年集体将塑料画在河边烧掉,这些记忆都如诗一般从脑海里浮现。 两年来,“南镇”系列小说写了长短六七个,满意的越来越少,后来,我刻意写得很慢,我试着在找写作中的冷暖温差,只有温差,才能迎来繁花的盛开。 整个南镇的人情风物,会不会成为当下城乡结合部价值观念蜕变的一个见证?不管会不会,我都想在笔下,让南镇更悠远一些。